倒入飲料時為何冰塊會爆裂 - - 一個連ChatGPT都答錯的問題

很多人應該都有經驗,當飲料還是酒倒入杯中的冰塊時,冰塊會馬上爆裂發出聲響。為什麼呢?10個人有九個會說:熱漲冷縮,冰塊遇熱膨脹產生龜裂。聽起來沒有毛病,但真的是這樣嗎?

哈哈 如果覺得Captain講科普知識很煩的話,請跳到最後一段看"重要結論":

我們拿一樣問題來問chatGPT,這個號稱即將改變世界的AI黑科技會怎麼回答呢?

驚人的是它的回答居然也是熱脹冷縮。昏倒!

但不對啊~稍有國中程度物理常識的朋友們應該都記得,水在降溫至零度結成冰塊時,體積是膨脹而不是縮小。也就是遇冷不縮反漲。代表水結冰的現象不符合熱脹冷縮的常理。 當低溫的冰塊遇到常溫的飲料時,受熱融化的部分應該會瞬間"收縮",而不是膨脹。

難道,那個龜裂及爆裂聲是來自於冰的急速收縮,而不是膨脹嗎!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複雜。

在正4℃以上時,水與大部分物質一樣,溫度下降時體積縮小、密度變大。但是在 4℃以下,水的體積反而隨著溫度下降而膨脹,密度變小。結成冰時,冰的密度瞬間降到只有水密度的大概九成。這也是為什麼冰會浮在水面,也是冰山一角成語的來源。然而,隨著冰在冰箱繼續降溫至一般冷凍庫(約-20℃)的溫度,冰的密度仍會增加,也就是體積會些微收縮。

簡單講,同一顆冰塊在-20℃時較-2℃時要小一點、密度高一點。所以當把飲料倒進從冷凍庫剛取出的冰,表層的冰塊會瞬間升溫而膨脹擠壓,造成爆裂。但當冰繼續升溫溶化為水時發生的是約10%的劇烈收縮,但是表面的水的收縮不會造成爆裂。上善若水,水善利萬物而不爭。頂多就是造成一點水的波動而已。

有興趣的可以看這個表格,關於水在不同溫度的密度圖。很微妙。

冰塊密度圖

 

另外,大家都知道水孕育萬物的神奇。但是"水在4℃時密度最大"的特性幾乎就是地球能孕育生物的神奇密碼,對這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爬文研究歐!

好..."重要結論"來了:

將OnRock職人透明冰球從冰箱拿出來之後需靜置3分鐘。3分鐘後冰還是冰,但表面溫度會提升較高(雖然仍是零下),這時再倒入飲品就不容易爆裂了。如此才可以保持冰球的透明無瑕,成就你最完美的一杯!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